首页 > 政务公开 > 正文内容
字号:        

浏览量:

索 引 号: 113717230044875813/2022-06229 分  类: 政府文件
发布机构: 成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: 2022 年 09 月 28 日
标  题: 成武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武县“十四五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: 2022 年 09 月 28 日
文  号: 成政发〔2022〕7号
内容概述: 成武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武县“十四五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效力状态: 有效
  • 索 引 号:113717230044875813/2022-06229
  • 分  类:政府文件
  • 发布机构:成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
  • 成文日期:2022 年 09 月 28 日
  • 标  题:成武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武县“十四五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
  • 发布日期:2022 年 09 月 28 日
  • 文  号:成政发〔2022〕7号
  • 内容概述:成武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武县“十四五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
  • 效力状态:有效

成武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武县“十四五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

成政发〔2022〕7号


各镇人民政府、街道办事处,县政府部门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:

现将成武“十四五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》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实施。


成武县人民政府

2022年928


(此件公开发布)


成武县“十四五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

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市委、市政府工作要求,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,根据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(2021-2035年)》(国发〔2021〕9号,以下简称《科学素质纲要》)、《山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(2021-2025年)》(鲁政发〔2021〕25号)、《菏泽市“十四五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》(菏政发〔2022〕8号)、《成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,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
一、总体要求

(一)指导思想。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、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,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,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,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,努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,为推动成武县高质量发展、加快实现幸福成武目标提供基础支撑。

(二)基本原则。

——坚持科学精神引领。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对公众的价值引领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,倡树科学的思想观念,培养科学的行为方式,加强创新文化建设,坚定创新自信,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。

——坚持协同联动。激发职业院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、基层组织、社会团体等主体活力,增强全民参与主动性积极性,密切部门间配合协作,完善科普工作全链条。强化组织、政策、投入保障,努力构建“党委领导、政府推动、全民参与、社会协同”的社会化科普工作大格局。

——坚持深化供给侧改革。准确把握新时代公众科普新需求,增加科普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,推动科普供需精准对接。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创新科普内容、形式和手段,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,全面提升科普公共服务水平。

——坚持基层导向。推进科普资源下沉和科普工作重心下移,改善基层科普条件,缩小城乡科普服务水平差距,促进基层科普融合发展,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
(三)工作目标

2025年,全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不低于16%,城乡、区域、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;“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”的机制探索取得有效进展;科普主体多元化、设施体系化、手段信息化、活动品牌化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;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,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;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,基层科普投入逐步加大,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;科学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,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。

二、提升行动

(一)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。

1.弘扬和传承科学精神,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。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,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,把科学精神融入教学和实践活动,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,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,提升创新实践能力。(县委宣传部、县教体局、县科技局、县融媒体中心、团县委、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)

2.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,努力营造良好科教环境。鼓励启发式、探究式、开放式教学,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,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,努力培育更多有创新潜质的青少年。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配备向农村中小学倾斜。完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机制,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融合发展,推行场景式、体验式、沉浸式学习。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。定期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、青少年科技节,扩大赛事、活动规模,普及镇街、校选拔赛,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搭建广阔平台。(县教体局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县科技局、团县委、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)

3.强化科创人才培育,大力提升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水平。建立科学、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,对热爱科学、有科学潜质的中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。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,为热爱科学的中小学生搭建学习、交流和展示平台。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、中学生学科竞赛科普创作大赛、科技节等创新实践活动,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,总结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。(县教体局、团县委、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)

4.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合作,实现学校、社会、家庭协同育人。实施科普助力“双减”行动,推进馆校合作,充分利用科普场馆、图书馆、青少年活动中心、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,引导中小学广泛开展科学教育和实践活动。积极开展流动科技馆、科普大篷车、数字科技教育、科普巡展进校园等活动。鼓励科技工作者进校园,开展科学教育和安全健康教育活动。广泛开展科技节、科学营、科学体验、科技小论文(发明、制作)、争当小实验家等科学教育活动。强化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,注重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。(县教体局、县科技局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市生态环境局成武县分局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、县交通运输局、县水务局、县文化和旅游局、县卫生健康局、县应急管理局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团县委、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)

5.加大培训力度,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科学素质。将科学精神、新科技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,加大对科学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学、通用技术、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。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,扩大中小学科学教师覆盖面。完善科技辅导员培训制度,定期开展培训。(县教体局、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)

(二)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。

1.倡树科学理性的思想观念。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、科技活动周、食品安全宣传周、防灾减灾日、全国科普日、中国水周等主题活动,围绕保护生态环境、节约能源资源、绿色生产、食品安全、防灾减灾、卫生健康、移风易俗等内容进行科普宣传教育,传播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,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。(县委宣传部、县科技局、县民政局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市生态环境局成武县分局、县交通运输局、县水务局、县农业农村局、县文化和旅游局、县卫生健康局、县应急管理局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县融媒体中心、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)

2.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。以技术应用普及、生产技能提高、知识素质提升为重点,分层、分类、多形式开展现代高素质农民农业全产业链培训,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人次。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、农民职业技能鉴定、技能等级认定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、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、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活动,加强对家庭农场主、合作社带头人、农技协领办人、龙头企业骨干、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培训,造就一批懂技术、会管理、能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。开展农村妇女技能培训,提升其科学致富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。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农村倾斜,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,增强内生发展能力。加强广播电视、互联网等与农民培训的跨界融合,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,推广科普中国、云上智农等手机移动端APP,扩展广播电视农科类栏目的覆盖面,提高农民科学生活、生产、经营能力。(县农业农村局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县水务局、团县委、县妇联、县融媒体中心、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)

3.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。鼓励引导职业院校、科研院所、科技企业、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,推广科技小院、农科驿站、专家大院、院(校)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典型做法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,支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、农技协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,广泛开展科技示范,引领现代农业发展。依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、科普示范工程,建设完善科普社区(村)、科普基地、基层农技协等阵地。开展“科技志愿服务乡村行”等乡村振兴科普行动,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,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应用。(县委宣传部、县农业农村局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县水务局、县教体局、县科技局、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)

(三)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。

1.加强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。积极开展“中国梦·劳动美”、最美职工等培优选树活动,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推动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。(县委宣传部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、县总工会、团县委、县科协、县融媒体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)

2.实施技能兴县行动。构建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训体系,深化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,增强就业创业能力。加强技工院校名优专业、级技师工作站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,为技能人才打造成长舞台。组织开展多层级、多行业、多工种的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,推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